隨著北半球逐步進入冬季且儲氣情況良好,本周美國和歐洲個別短期天然氣合約驚現“負氣價”。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大動蕩已經度過?
國際能源署(IEA)近日發布《天然氣分析及展望(2022-2025)》報告稱,由于亞洲經濟活動減少,以及歐洲天然氣需求預計受到高價打擊,盡管北美天然氣市場依舊活躍,但今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預計將下降0.5%。
但另一方面,IEA在季度天然氣市場展望中仍警告稱,歐洲在2022/2023年冬季依舊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短缺風險,同時建議以節省用氣應對。
那么,全球天然氣需求“萎縮”背后,都有哪些因素呢?
歐洲需求降幅顯著
在需求端全球普降的大背景下,歐洲下滑最為顯著。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天然氣價格波動以及受俄烏沖突影響供給不穩定,歐洲前三個季度天然氣需求較去年同期下降10%。
與此同時,亞洲、中南美洲地區的天然氣需求也同步放緩。不過,報告認為,這些地區需求放緩的因素與歐洲不同,主要由于經濟活動尚未完全復蘇。
北美是今年以來少數天然氣需求出現增長的地區——美國和加拿大的需求分別增加了4%和8%。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10月初給出的數據顯示,歐盟對俄天然氣的倚重已從年初的41%下降到當前的7.5%。不過,歐洲在無法指望俄羅斯天然氣過冬的情況下,已提前完成儲氣目標。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GIE)的數據顯示,歐洲地下儲氣庫(UGS)設施儲量已達93.61%。早些時候,歐盟國家承諾在今年冬季儲氣設施的占用率至少達到80%,在未來所有的冬季期間達到90%。
截至發稿時,素有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之稱的TTF基準荷蘭天然氣11月期貨價格報99.79歐元/兆瓦時,較8月350歐元/兆瓦時的高點已回落超70%。
IEA認為,天然氣市場增長仍然緩慢,且有很大不確定性。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預計將較其此前預測的萎縮60%;到2025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年均增長僅為0.8%,相比于此前預測的年均增長1.7%,降低了0.9個百分點。
開源、節流并重
為確保安然過冬,今年來“缺氣”較為嚴重的歐洲地區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供給安全與供給多元化。比如,加強液化天然氣(LNG)基建的翻新、加緊簽訂LNG的短期合同等。
報告認為,歐洲在開源之余,還要努力節流。當然,大部分改變不得不由消費者做出,比如將取暖器調低1攝氏度和調整鍋爐溫度,以及工業和公共設施節氣等。
報告預設,若11月1日起俄羅斯方面完全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給,再加上可能出現的寒潮,為保證供暖季結束前天然氣儲備始終充足,歐盟成員的用氣需求應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降低9%~13%。
如果達成上述9%至13%的“節流”目標,在液化天然氣進口較少的情況下,歐盟國家天然氣儲氣量將維持在25%至30%的水平;如果不節氣,極端情況下,歐洲的儲氣量水平可能下降至5%以下,一旦遭遇寒流,不排除天然氣供應徹底中斷的風險。
LNG市場趨緊
俄烏沖突升級以來,由于俄羅斯削減了管道天然氣的供給,貿易形式更為靈活的液化天然氣(LNG)成為歐洲的首選,導致LNG現貨價格長期以來的“亞洲溢價”被“歐洲溢價”取代。
今年6月,歐盟從美國進口的LNG首次超過了從俄羅斯通過管道進口的天然氣。據IEA預測,今年歐洲LNG進口量將增加600多億立方米,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多。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此前稱,與2022年相比,2023年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可能會更加緊張。他解釋道,歐洲今年接收了數量創紀錄的LNG,截至目前,進口量飆升60%?!半S著中國、印度及亞洲其他市場的需求恢復且進一步增長,2023年全球LNG市場將比今年更緊張,歐洲很難再吸引到這么多LNG資源?!?br />
報告認為,整個2022年亞洲的天然氣需求平穩,但較2021年7%的增幅有顯著下滑。隨著亞洲多國的經濟復蘇,2023年亞洲地區的天然氣需求將出現3%的增幅。
化工制造網將隨時為您更新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本網資訊動態。